"孔子"招谁惹谁了?
- 作者:forbabying
- 发表于:2010-01-26 10:23:26
从贺岁档到新年档,国内外优秀电影纷纷走影院。让广大电影爱好者大呼过瘾。最近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高调出击的《孔子》。首映前胶片拷贝就已达2400 份(去年国庆期间上映的《建国大业》也不过是1700份),千呼万唤始出来后,《孔子》的票房却令人大跌眼镜。和前一段时间上映的《阿凡达》相比,简直可 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。中国人不买中国电影的账,这就是传说中的崇洋媚外?
好莱坞大片《阿凡达》1月4日在内地上映,至今仍然火爆。有 消息称,从《孔子》上映时间(1月22日)次日开始《阿凡达》将紧急停映,全国各大影院都已经接到“内部通知”,《阿凡达》2D(普通版)将统一下档。对 此,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,2D版场次减少甚至下线“是市场自然淘汰行为”,但是,在合同并未到期的情况下,胶片拷贝需要寄回华夏公司,数字版必须删 除,这显然不是院线的“市场”行为。
这一则消息在影迷中引发了强烈的抵触情绪,不管是不是“阿凡达迷”都自感不爽。有些人甚至看了不 下一遍,也怒斥于《孔子》这个出气筒。原因不难理解,有些人干涉了影迷的视野。在这个什么地方都要求自由、民主的时代里,影迷们必须有所姿态。关爱国产电 影理所当然,但一定要行之有道,国家本来就有一系列保护国产片的法律法规,依律而行即可。否则,就很可能给人留下滥用权力牟利的嫌疑。在《阿凡达》整个放 映期间,朝规夕改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,而其中多半牵扯到经济利益。影片本来要在1月2日元旦假期开映,却突然被改到1月4日,短短两天,就为之前放映的 《三枪》、《十月围城》争取到数千万票房收入。
除此之外,《孔子》剧组和发行方在宣传中的许多言论令人遗憾,似乎和儒家的宽容思想并 不吻合,比如编剧怒骂专家,演员调侃不流泪的记者“不是人”等等,这些不恰当的言论也加强了影迷的这种情绪。而日前《孔子》导演胡玫说的一则话更是火上浇 了把油,让《孔子》更加远离了我们的好奇心。胡玫导演说:“如果《阿凡达》真是因为《孔子》下线,我感觉到很温暖,我很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保护我们的国产 电影,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态度。”
中国的电影正在逐步走向开放,在国外优秀电影纷纷涌入大陆,同时也给中国的电影人一个敦促。就好比 是一场比赛,分数就是票房。我们既然同意国外“选手”参赛,就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的那一套。胡玫导演一边拍摄孔老夫子教辅于人,一边声援“不平等条约”, 起初为宣扬中国灿烂文明的口号,在虚荣面前将我们对孔子的想象力扼杀。借用陈佩斯小品《主角与配角》里的一句台词:你管得了我,还能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?
再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就是审美疲劳。假如一年就让我们看一部电影,那么这部电影无论拍的怎么样,叫好的肯定远多于挑刺儿的。过去的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,各种影片轮番冲击着影迷的感观极限,《阿凡达》更是将这种冲击力推向了一个高潮,创新拍摄手法让影迷大有相见恨晚的感慨。见过“世 面”后,大家的审美也水涨船高,再看和世界优秀电影有些差距的中国电影,总有些提不起兴趣。可以说一大部分不愿意接受《孔子》的影迷到现在一闭眼,仿佛依 然存在于潘多拉星球,或是骑着飞龙天空翱翔、或是在许愿树下你侬我侬。幼稚也好,单纯也罢。正是人家的一部电影,就能让影迷有一种暂时远离喧嚣之感,不得 不说这就是水平。当然,这也不是谁能管得出来的。
相信看过《孔子》的朋友会有一个感觉,此孔子非彼孔子。都是孔子,但这差别咋就这么 大呐?孔子惹谁了……